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校长信箱 师大首页 关于本站

师大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在线 经典著作 理论园地 媒体聚焦
校报在线 研究中心 部门职责 规章制度 关于本站 教育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师大人物>>教师风采录
师大人物
 
为了心中那份爱——... 03-14
把爱挥洒在师大的课... 04-13
开栏的话 09-14
用画笔绘出生命的底... 03-23
空纳万境 澡雪精神-... 09-14
半坡太行写人生——... 09-28
风定自若看晚清——... 10-14
打开诗歌漂流瓶的人... 11-01
将量杯盛满年华——... 11-08
只愿教书到白头——... 11-25



打开诗歌漂流瓶的人——记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陈超教授


    “以特别宽大的眼光,对当下中国诗歌现状,尤其是现代诗的生机、困境、回顾和展望,予以密切关注。诗评诗论的现实感强烈,立足于纷纭复杂的现代诗潮之中,且有所超越”。这是第三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给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陈超教授的颁奖辞。

    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学研究论集》是陈超教授的诗学论集,其中精选了能代表他主要思想且在诗歌界影响广泛的诗学文章30余篇,围绕新时期以来现代诗写作中出现的新的嬗变,提炼总结为“生命体验”和“语言的自觉”两大焦点问题,并做出了深入的讨论。他基于诗歌本体论依据之上的生命诗学,坚持着一而二的亦即生命/生存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双重指向,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系统性,成为新潮诗论一份沉实而丰硕的收获。

赤红时代迷茫中探寻青春

    1958年10月,陈超出生于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那时的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全国上下处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共产风”和“浮夸风”的狂热潮流中。他名字中的“超”字,带有着那个特殊时代氛围的明显印记。小时候的陈超酷爱读书,书籍成了陪伴他的最好的朋友。他常常独自一人走出阴暗窄仄的胡同,踩着冬日里僵硬的车辙到一个小书铺去租一本两分钱租金的黑乎乎、油腻腻的小人书。父母在“破四旧”时偷偷藏下来的十几本书,更使陈超拥有了一笔隐秘而珍贵的精神财富。《红楼梦》,尤其是其中的诗词成了他文学启蒙的老师,他最初的文学练笔就是从格律诗开始的。

    1974年的春天,陈超随着上山下乡的大军来到河北省获鹿县李村的“知青农场”,成了一名下乡知青。在农场,除了劳动,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红楼梦》、《静静的顿河》、《巴金文集》、《契诃夫小说选》、《安娜•卡列尼娜》以及《人民文学》、《蜜蜂》这些书籍和杂志,他总是反复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至今他仍然保存着厚厚一大摞发黄的笔记本。丰富而深入的阅读为日后的文学修养和诗歌写作以及诗歌评论打下了扎实稳健的基础。在能够阅读到的文学作品中,他最为中意的还是诗歌,当他在一个夜晚打开一本残破的《普希金抒情诗集》时,他当即被普希金诗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深深震撼了。神奇的诗歌打开了那时陈超懵懂内心世界的窗口,诗歌使他开始以冷静、睿智的眼光看待那个迷乱的世界和自己的青春。

    1975年,陈超进入石家庄拖拉机厂当了一名车工。当学徒的日子是难挨的,师傅高坦不苟言笑,他也只能毕恭毕敬、事事谨慎。在那个时候,为了打发苦闷的日子,陈超在当车工期间已经开始尝试诗歌创作,他连续写了30多首五言、七言格律诗,半格律诗和自由诗。一次偶然的文学上的交谈,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师傅高坦,两人顿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把自己在生日过后不久写的一首诗当即朗诵给师傅,“偷生燕赵地,寒鹤倚衰林,残英犹在目,秋风已吹心。淅淅添泪眼,阵阵暮云深,怅望东天月,长啸欲损神。”师傅表示认可他的文学素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陈超当晚失眠了,他为自己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个在文学上谈得来的朋友而庆幸。接下来的日子,受到鼓舞的陈超开始尝试更多的诗歌创作。尽管那时他创作的诗歌还带有明显的稚拙的成分,但在工友们眼中,他已经是一个诗人了。在这一段当车工的经历中,他找到了——诗歌,诗歌就像是他暗夜沉沉中闪烁着温暖、忧伤的灯盏,渐渐照彻了这个怀着文学冲动的年轻人的世界……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陈超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4年,图书馆成了陈超唯一的绝好去处。在光线暗淡的图书馆里,充满油墨和尘土混合的气息,陈超将堆砌在墙角的诗集,尤其是在别处难得见到的外国诗人的诗集如获至宝般地打开,贪婪地吸吮着那些打动他心灵的诗句。随着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热潮和文学语境的逐渐解冻,图书馆中的书籍数量日渐增加,陈超得以开始接触大量现代主义诗人的作品。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活跃于大学校园并崭露头角,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歌作品和诗歌评论,1980年4月,在《大学生文选》发表了诗学文章《做个真实情感的歌手》,1981年1月8日,在《河北日报》发表了诗作《未来》,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诗歌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陈超在心底里梦想着成为一个诗人,诗歌让他的生命欢快跃动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亮。

桃李心语:让人景仰的偶像老师

    1982年,陈超如期完成了大学学业,在河北师范大学留校任教。有魅力,是学生们对于陈超的一致评价,当学生知道他要举办讲座的时候,会热切企盼好久,有好多人甚至会提前3天就去占座,到了讲座的当天,400多个座位的音乐厅被挤得满满当当,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其中有好多非文学专业的学生,还有些慕名而来的老师。整整半天时间,大家就这样充满激情地听他的讲座。讲座的第二天,就有学生带着小刀等“作案工具”,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他的宣传栏海报弄回宿舍收藏起来。也常常会有学生拿着他写的书课后求他签名。文学学院2009级的学生陈晓星这样描述:“他的课永远都充满激情,虽然他给我们上课的时间并不很多,但他是我们非常敬仰的老师,有好多同学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对于陈晓星的说法,很多学生表示赞同。网上一个名叫“独唱团”的学生说,虽然不可能一辈子做陈老师的学生,但是大学期间能够天天听他的课,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福气。也许就是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学术涵养,每次课的结束都伴随着经久的掌声。

    陈超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他总强调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心中一直怀着对职业的感恩。除了他的《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外,1993年《中国探索诗鉴赏》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获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十佳青年作家奖”;1995年《生命诗学论稿》获河北省政府第六届“文艺振兴奖”;1998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在河北省高校文史系列排名第一;2004年《热爱,是的》获河北省政府第十届“文艺振兴奖”;2007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交流讲学;2008年专著《中国先锋诗歌论》获第六届华语文学大奖,本人获得2008年“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文学评论家”荣誉;2009年,被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科教工委联合授予“河北省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河北文学通史•多卷本》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虽然收获了众多的各种奖项和荣誉,但陈超仍是一如既往地谦和坦率,因为他心中怀揣着一个信念:教好自己的学生,写好自己的诗。

    著名诗人霍俊明曾这样说过:“陈超选择了诗歌,诗歌也选中了陈超。是陈超,让人忘记不了诗。”诗歌改变了陈超的整个人生与世界,作为一名老师,他又用诗歌向学生传达着他对生命的体悟。一个已经毕业很久的学生曾经把他的诗刻在了桌上——在冬夜,谁疼痛地把你仰望;谁的泪水,像云阵中依稀的星光?“我永远忘不了陈超老师,他的质朴真诚、他的谦和豁达影响了我一生的处世态度”。

    如今,陈超已是当代著名诗人,先锋诗歌评论家,河北师大文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声大了,职位多了,但他依然保存着心灵宁静、坦荡洒脱的大学教师的风范,依然是一位思想坚定,作风朴实,治学严谨、受人尊敬的学者。随着岁月的积累沉淀,他依然在诗人的冷静与省思中,探索和倾听生命的声音,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诗歌漂流瓶。
 
        (摘自《河北师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