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校长信箱 师大首页 关于本站

师大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在线 经典著作 理论园地 媒体聚焦
校报在线 研究中心 部门职责 规章制度 关于本站 教育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师大人物>>教师风采录
师大人物
 
为了心中那份爱——... 03-14
把爱挥洒在师大的课... 04-13
开栏的话 09-14
用画笔绘出生命的底... 03-23
空纳万境 澡雪精神-... 09-14
半坡太行写人生——... 09-28
风定自若看晚清——... 10-14
打开诗歌漂流瓶的人... 11-01
将量杯盛满年华——... 11-08
只愿教书到白头——... 11-25



只愿教书到白头——记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正栓教授


    2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8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28年来,李正栓从事着最光辉的职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河北师范大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用赤诚耕耘在教坛,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听从师命——结缘园丁待续发

    1979年,年仅16岁的李正栓,没有甩去年幼的无知,不知大学间的区别,更不知什么是重点大学,高考填报志愿时自己根本不会也不知该选择什么方向,最后还是辛勤培养他的张辉明老师替他做了主,报了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入学后,年纪最小的他,成了大家的栓弟弟,虽在生活上是大家照顾的对象,但在学习上却称得上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他到处拜师,向每一位尤其是资历深经验多的同学们请教。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所学习的精读课文,不仅要学会背诵,还要翻译成汉语,完成后还请人帮助修改。他不仅要听懂听力课内容,还把它们背下来并合作表演。为练习口语,他主动与同学们结成小组狠说猛练,从来不怕说错而被笑话。当初他还有个爱好,就是听刘兰芳、单田芳等人说评书,他甚至把自己听到的岳飞传和杨家将写成英语,并请给他们上写作课的美国老师阅读,他的美国老师对此极为感兴趣,精心地为他批改。对于学习外语,他坚信:背才是硬道理。至今,当他听到校园内朗朗的读书声时还依旧能勾起自己大学的回忆。

    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李正栓知道自己以后要走上教师这一岗位。为了使自己工作后可以迅速地融入教师角色,在步入大学三年级之前,趁着暑假的闲暇时间,他找到了老家一所乡村初中的校长,表示自己想上两周课,并请求被替代的老师对自己进行指导。短短的半个月,不仅让他感受到了身为老师的责任,更为日后真正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1983年,时年20岁的李正栓毕业后留校在大学外语教学部任教。为学得更广泛的知识,他到中文系夜大旁听了三年课,以消除对中国文学与文化了解不足的遗憾。留校任教后的他依然在背诵英美诗歌和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1999年,学校组建了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李正栓出任院长,2002年起,兼任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2005年5月至今,李正栓任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大学外语教学部合并到外国语学院后兼任教学部主任。自1995年起,李正栓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后兼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典籍英译方向)硕士生导师。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从教28年来,李正栓在教海里纵横驰骋,刻苦工作,从不言累。由于李正栓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党和人民给了他许多荣誉: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河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模范教师、河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员、河北省优秀中青年社科专家。在这些荣誉面前,李正栓说,1986年邓颖超回母校参加河北师大80周年校庆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再次选择职业,我还选择当教师。”邓大姐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将永远高举着教鞭,站在讲台上。

激情教学——寓教于乐效果佳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李正栓认为:只有用心去付出,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李正栓总结出了“情”字教学法:对待工作有感情、课堂讲课有激情、指导学生有热情。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提问,他总是有问必答,有信必回,深受同学们爱戴。他还认为,从学生的提问中,自己也能受益。听学生的读书汇报,发现新内容,这本身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他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同学们。除了其他课程之外,他还自1992年起开设了面向全校的公选课——英美诗歌欣赏。由于他给授过课的学生太多,不能全部记下大家的名字,但每当在路上遇到向他打招呼的同学,并告诉他上过他的选修课时,一种喜悦之情便从他的内心油然而生。甚至同学们毕业多年后再见到李正栓时也是以听过李老师这门课来介绍自己。这门课竟然成了师生相认的名片,这使他感到无比欣慰。在学校的精心指导下,这门课于2009年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上过李正栓课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李老师的上课风格了,知识性与娱乐性并重,不以书本为主要依赖对象,将自己的所见带入其中,调动大家的兴趣。每次看电影台词中有李老师讲过的句子,我都兴奋不已!”

潜心科研——勇立潮头唱大风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执教的那天起,李正栓就没有放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给自己输血充电。为向专业方向发展,1986年他考入河北师大外语系研究生,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攻读博士学位。在与大师的接触中,他为自己订立了更高的要求,科研上有了更明确目标:开始专攻英国玄学鼻祖——约翰•邓恩的诗歌,并先后出版了《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和《约翰•邓恩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两部专著,发表了数篇邓恩评论和赏析文章。2002年他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为期40天的英语教学法活动,回国后,根据自己所感,发表了“美国外语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的论文,后获河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不仅自己重视科研,还鼓励其他老师多搞科研,他领导的学院现在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厅级和校级课题,多人获得各种奖项,这些成绩不仅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有好处,对学院发展和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发展都有利。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给同学们传递信息,鼓励甚至亲自带领同学们参加学术会议,提高他们的科研意识。

    自从当院长后,李正栓的工作更忙了,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他每天5点钟就起床,晚上很晚才休息。只要一有空,他准是在看书,甚至连旅途上的时间都不放过。据外语学院孙燕回忆,一次几名老师与他一起去开会,临走前李正栓特意嘱咐道:都带上书,在车上阅读,读后互相介绍。

    人间有胜境,但追求无止境。李正栓最近几年将目标放到了典籍英译上。他翻译了104首乐府诗,正在出版过程中。另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他对毛泽东主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毛主席的诗词不仅喜欢,还满怀崇敬之感,这便激发了他翻译毛泽东诗词的热情。为了外国读者能通过翻译的版本欣赏文学作品特有的韵味和情调,他力求“给译语读者留下一点张力和审美距离”,在追求形似的同时,力求内容和形式混为一体,取得“形神交融”的效果。当遇到哪句话不知该怎么翻译才好时,他一天到晚都会在思考。记得他翻译《浪淘沙•北戴河》那首诗时,对“大雨落幽燕”一句译了几个版本,总觉得不如意,就苦思冥想,连睡觉时也在想。谁知他那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了毛主席,恰逢毛主席在秦皇岛考察工作,还是毛主席给他提了个醒,告诉他该怎么翻译,最终他就是按照梦里毛主席告诉他的方法译出来的。2010年,《毛泽东诗词精选汉英对照读本》出版,从初译到出版,历经10年。这一版本是自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中国出版过几个版本后又一重要成果。这一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典籍外译研究会会长、典籍英译专家、博士生导师汪榕培教授评价说:毛泽东诗词已有十几种译本,很高兴见到李正栓先生的一种新译本,里面倾注了李先生的心血,使毛泽东诗词又一次获得了新的生命。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意青教授在本书的推荐序中写道:李正栓做到了忠实传达毛主席诗词的内容、气魄、意境,并兼顾了语言优美。在译文中特别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尽量保持了原诗的行文,不去随意添加自己的阐述性的词语。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李正栓还慷慨激昂地背诵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不仅是毛主席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同样是李正栓希望语言交流到达的目的。

    千不求,万不求,只愿教书到白头。这是许多老师的愿望,同样是李正栓的追求,他相信:既然选择了教书,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摘自《河北师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