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简介 规章制度 校长信箱 师大首页 关于本站

师大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在线 经典著作 理论园地 媒体聚焦
校报在线 研究中心 部门职责 规章制度 关于本站 教育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师大人物>>教师风采录
师大人物
 
为了心中那份爱——... 03-14
把爱挥洒在师大的课... 04-13
开栏的话 09-14
用画笔绘出生命的底... 03-23
空纳万境 澡雪精神-... 09-14
半坡太行写人生——... 09-28
风定自若看晚清——... 10-14
打开诗歌漂流瓶的人... 11-01
将量杯盛满年华——... 11-08
只愿教书到白头——... 11-25



用画笔绘出生命的底色——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朱兴华教授


    朱兴华,当代工笔人物画画坛领军人物,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省管优秀专家。其作品入选过第七、八、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其中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他还曾获第二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银奖、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大展优秀奖,作品参加第一、二、四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华佗五禽戏》获2008国际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金奖。

    1958年朱兴华出生在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沧州的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年少的朱兴华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沧州人民勤劳务实、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勇往直前、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所以即便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祖上没有显赫的背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家庭也不能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他还是凭着不懈的努力像一颗顽强的种子那样顶破了这块贫瘠而坚硬的土壤,以自己独有的姿态,接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

    1964年,朱兴华进入沧州市白家口小学读书。从这时起,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人体造型产生出特有的敏感。虽然当时是一个物质与精神都十分贫乏的年代,兴趣爱好的发展只能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关注和保护,更不要说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培养,但朱兴华不曾改变对绘画的执著与热爱,他拜民间画工为师,专心致志地开始学画。在民间艺术的点点滋养下,朱兴华这颗贫瘠土壤里的种子顽强地生长着。

    1970年到1975年,朱兴华分别在新桥学校和沧州市第二中学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初高中阶段本应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环境下,少得可怜的知识传授都在围绕着政治挂帅来进行,教育已经被扭曲变形,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壳。特殊的革命年代,特殊的条件也为他创造了特殊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大量的实践。实践在客观上不仅解决了因学画而产生的物质条件的困难,还为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绘画技法也在历久的磨练中有了较大突破。1973年,15岁的朱兴华创作的年画《战地新曲》被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首次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展。这颗曾经倔强的种子已经长出了茂盛的枝叶,面对曙光焕发着勃勃生机。

    1975年高中毕业后,朱兴华响应国家号召到市郊区大和庄大队插队务农,任知青点小组组长和宣传委员。下乡对知青来说是艰苦苛刻的生活条件、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以及精神迷茫的三重煎熬,但它也给了朱兴华大量的绘画实践机会。当时,社会各界政治宣传活动都搞得轰轰烈烈,而宣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对美术的需求量较大。于是朱兴华就到工厂、农村和部队画“厂史”、“村史”和“团史”,画“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系列宣传画。在这些画中,涉及各式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不论是表情高兴的还是愤怒的,他都全身心地去画,慢慢地,他对人物绘画的技法体会越来越深了,这为他后来走向人物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朱兴华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河北师范学院文体系美术专业录取。

    考入大学后的朱兴华对知识有着如饥似渴的追求,他认识到画画不只是单纯地在实践中“干”,而是一门学问,需要对知识广泛的积累和对理论深刻的钻研,要能够站在学术的高度去把握、去追求,更好地完善自己。学习的目标一旦明确,人就能够做到会学习、爱学习、有计划地学习、有触动性地学习。他读列维坦,迷恋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读《史记》、看托尔斯泰、啃诗文、练毛笔字,发誓要让宣化贫瘠的荒野进入美术史。

    当时学校在张家口宣化的洋河滩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冬天没暖气,夜晚常常停电,读书作画,只能点上蜡烛或煤油灯。手拿着画笔,经常冻得没有了知觉。但不管多么苦,朱兴华都没有放弃过,用对理想的追求和拼搏的意志熬过一个个寒冷的黑夜,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温暖自己求索的心灵。毕业后,他被留在了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自1982年毕业至今,朱兴华一直坚守在教学岗位上,虽然这些年来,加在他名字之前的头衔和荣誉称号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把教学视为本职工作,没有丝毫怠慢,并且在近30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教无定法,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不像西方绘画那样具有清晰的系统,往往以经验的口口相授为形式,重在调动学生自身对艺术切实的体验。所以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而调整教学策略,形成开放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刚刚走向教学岗位的时候,他的学生有许多年龄比他还大,他们有丰富的实践基础,朱兴华就与学生吃在一起、画在一起,以创作实践带动教学,力图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近些年生源情况大有不同,学生们从学校到学校,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这时候他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地、深入地、细致地把经验传授给学生。

    根据教学安排,结合专业特点,朱兴华几乎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到祖国自然文化遗产丰富、民俗传统悠久的地方进行艺术考察,如华山、大足石刻、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四川三星堆等,足迹遍布我国华北、西北、西南、东南各地。每次艺术考察结束后都会要求学生们写考察报告并进行汇报展览。系统的考察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感受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厚渊源、博大精深,从而强化了学生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艺术考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心智的启迪与人格的熏陶,这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更为重要。

    自任教以来,朱兴华秉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兢兢业业地在教学岗位上耕耘,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他所带出的很多学生都走向高校,成为学术带头人。一些学生成为现在国内画坛上的佼佼者,在国内外各种大赛中摘金夺银。如现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的刘丽,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第16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中国画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入选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毕继民现任教于徐州师范大学,1987年其作品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一等奖,作品《马本斋》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他一些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与第八届美展中入展并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

    院长、专家、教授、画家……身兼多职的朱兴华并不因为繁忙的事务而懈怠任何一方。对于工作,他自觉投入,为学院的发展谋划筹措,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于学生,他从不放松教育,也没有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对于创作,他意味深长地说“那就只能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创作上。”

    朱兴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我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长大的,我愿意用自己的画笔来承载其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和人文精神,这是一个中国画画家应有的责任。翻看朱兴华的画册,特别能体会到他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与欣赏。《高山流水》凡界仙界水乳交融的情绪化的意境,《采桑图》宁静安乐的氛围,《大观图》祥和的世外桃源,《梁山三十六将图》绝妙传神的各般武艺等等。具体的题材虽然不同,但画面都呈现出一种古韵悠然、清新淡远、柔和宁静的情调,形式语言单纯和谐,画面上各种关系安稳匀称,整而不缺,细而不腻。有专家评价说,朱兴华的画“完整、统一、和谐,几近完美的构架,体现出了极具特色的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在朱兴华的画中,一个个线条细致柔和、设色古朴淡雅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让人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清润安和的气韵,感受到远离尘世喧嚣后的宁静,触摸到人在返璞归真后的生命底色。

    2008年,以“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为主题口号的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奥林匹克艺术盛事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和奥林匹克相关的世界性艺术交流活动,在此次大会中,朱兴华的作品《华佗五禽戏》荣获金奖。“我对自己的作品能获奖有着充分的自信。”他说,“华佗五禽戏这一内容与构思是10年之前就有的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经过时间长久的锤炼已经成熟,奥林匹克大会给了我一个契机,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他认为,《华佗五禽戏》表明了中国人自古已有健身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它典型地表达出中国先贤对体育的理解:体育的发端并不以竞技为目的,而是以强身健体为宗旨。通过对五种动物姿态的模仿来进行健身是体育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表现出中国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与生活哲学,因而这件作品的成功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征服世界的一个注脚。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和创作经历,朱兴华觉得,创作对他来说既是一种需要,又是一种责任。从需要的角度来讲,他爱好创作,在作画时能够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收获一分宁静与闲淡,这是一种享受;从责任的角度来讲,他认为这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人生在世不能庸庸碌碌,要做一点事情,要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是对学生的责任,只有不懈地创作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更丰富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角度和精神风格,才能更好地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最后,还有一份对家庭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家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我们衷心地祝愿朱兴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生命的底色更加浓重。

        (摘自《河北师大报》)